首頁 臉部清潔

臉部清潔

  • 深層臉部清潔

    『深層臉部清潔』其實是化妝品公司和美容中心所創造出來的名詞,許多人誤會認為皮膚清潔越乾淨越好,其實這觀念是錯的。皮膚根本不需要那些所謂的『深部清潔』,過度的清潔只會讓皮膚更糟。

     

    每種洗劑都是化學產品,對皮膚多少都有些刺激作用,不同的洗劑有不同的刺激程度,接觸濃度太高的洗劑或洗臉次數過多都對皮膚會有害,特別是臉部皮膚,它比身體其他部位更敏感更不穩定,不應該過度的清潔,清潔過度反而會使皮膚失去該有的保護力,其實皮膚保持乾淨就夠了。

     

    很多病患再皮膚有毛病時,如發炎、粉刺、過敏或長痘痘等,都會懷疑因為皮膚太髒,洗臉不徹底,便增加洗臉次數或用較強的清潔劑,甚至加用消毒藥水來洗臉,最後皮膚愈弄愈糟,特別是那些屬於過敏性肌膚,狀況會更嚴重,正確的治療方向應該是讓皮膚多休息,減少刺激它機會才是正確的,所謂讓皮膚多休息就是減少接觸化學劑,甚至暫時停用所有洗劑洗臉。最近有位初診病患,她臉部皮膚過敏已經有六年,整張臉紅紅腫腫的,以前不斷洗臉、擦藥和吃藥都沒用。

     

    初診後兩週內請她不要用任何洗劑洗臉,只用清水洗臉,並暫停使用任何保養品,再開了一些口服抗過敏藥給她服用。結果兩週後,她很高興地回診,因為皮膚進步了很多。事實上,皮膚過敏、長痘痘和粉刺等問題,不是光靠洗臉就能解決的。就算每天洗臉十幾次,根本毫無幫助,反而只會讓皮膚更紅更腫,毛細孔更加堵塞,問題更複雜更難處理。

  • 正確的洗臉觀念

    常見洗臉的洗劑可分為三種,分別是洗臉皂、洗臉乳及胺基酸洗劑。臉部的皮膚比其他部位的皮膚更為敏感,所以臉部洗劑比用於其他部位的洗劑更需要特別注意。

     

    洗面乳是最常見的洗臉用洗劑,對大部份的醫師而言,都不十分鼓勵病人使用洗面乳來清潔臉部,雖然它是屬於酸性,但它含油,會影響皮膚正常的代謝,皮膚更新的速度因此而會降低。使用含油的洗劑就好像在洗劑中添加了乳液一樣,對皮膚是有害,特別是屬於油性或長滿粉刺痘痘的病人,更是雪上加霜。另外,一些洗面乳還加了香料,對於過敏性皮膚更加不利。

     

    洗面皂也是常見的洗劑,它比洗面乳較不傷肌膚,有些醫師也建議病人使用肥皂洗臉,市面上也可容易找到一些品質還算不錯的肥皂,如露得清、象牙肥皂和多芬等,皮膚是酸性的,酸鹼值約在4.5至6.5之間,平均為PH5.5。洗面皂用於洗澡,應該沒有什麼問題,但用在洗臉就該小心了,因為製造肥皂的過程中,都需要經過皂化才能完成,而皂化作用必須在鹼性的環境下進行,故所有的洗臉皂都是偏鹼,頂多只是接近中性罷了,中性或偏鹼的洗劑仍然對臉部皮膚有不良的影響。市面上,也有一些號稱是酸性的肥皂,但它們只是在肥皂表面,加上一層檸檬酸,雖然PH值也是5.5,但製造肥皂時一定要經過皂化,事實上還是屬於鹼性,對皮膚還是有害,若只用來洗澡,傷害程度不太,但用在臉部清潔就不大理想了。

     


    對於長痘痘、粉刺或毛孔粗大的膚質,最好是使用胺基酸洗劑來洗臉,所謂胺基酸是合成蛋白質的份子,這種洗劑是利用泡沫的原理,把多餘的油質清除,比較不易傷害皮膚。優點是使用後它會使臉部皮膚有暫時性乾澀感,可讓皮膚增加代謝機會,少許的皮屑脫落會減緩皮膚表面細菌生長速度,進而加速皮膚康復。

  • 臉部出油

    長痘痘與皮膚出油有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;當油脂過量分泌時,就會成為臉部細菌的營養食品,甚至是它們生存環境的理想天堂,而細菌的大量滋生就是長痘痘的主要原因。夏日天氣炎熱,皮膚不斷大量的出油,把表皮的細菌養得肥肥胖胖,毛囊內就發炎、長粉刺,接著變成痘痘,所以皮膚愈油,痘痘就愈多。

     

    其實皮膚自然的出油本來是件好事,目的是用來保護皮膚,特別是當外在的環境太乾燥,引起皮膚的水份過份流失時,適當的出油就可讓肌膚保持一定的濕度,皮膚表面就不會因太過於乾燥而使天然保護層受到破壞。

    但就如上述,過多的油脂卻會造成自由基堆積,這些自由基會導致毛囊發炎,而長出痘痘。皮膚的油脂通常集中在人體的臉部、頭皮、頸部和前胸後背等地方,因為這些部位是皮脂腺密度較高的地方,所以比較容易出油,因此這些地方也是青春痘的好發處。

     

    另外,皮膚太油也是造成慢性發炎的原兇,這些長期慢性發炎的結果,最後就會使膚色變成蠟黃、暗沉。所以在治療美白問題之前,我們就要先處理好皮膚出油的問題,先讓皮膚表面乾爽,才可避免皮膚慢性發炎,如此美白效果才會更好。

     

    要根本解決皮膚出油的問題,就先要把發生問題的主因找出來,讓醫生研判究竟應該先從調整荷爾蒙開始?或先治療皮膚代謝問題?亦或病患要積極改變生活習慣,三個方面著手

    我們常強調,皮膚出油不光是美容的問題,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療問題,不能光用感覺去處理,要用理性和科學的態度來面對。